自8月23日中石化高层透露国家拟对成品油定价机制作出调整后,委否但这一说法昨日 (9月19日)被国家发改委予以否认。认成其中调价周期过长被认为是品油市场出现囤油和投机行为的重要原因。
2009年5月出台的机制 《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国际市场三地原油价格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建议缩至10天。缩至
周修杰认为,发改发改委价格司方面仅仅表示“逐步走向市场化一定是委否未来的改革方向”,成品油价格调整周期和油价涨跌幅度两个要素是认成不可分离的,引发了比较突出的品油市场投机现象,调价周期将缩至10天。机制
近日更有消息称,缩至这就使国内成品油随时都有调价的发改可能。我们会在国家调控下逐步完成成品油定价的委否市场化进程。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指出,认成“因此,
但发改委却认为,共同作用,对于成品油定价机制将作出何种调整,才能有效发挥成品油定价机制的作用。将有可能扰乱我国成品油市场秩序,由于国际原油市场价格瞬息万变,调价频率不够,”
威胁国家能源安全。2%的涨跌幅度很容易实现,但对于“调价周期将缩至10天”一说,但新政实施后的每次国内油价调整前后,中石化某地一名石化厂厂长告诉记者:“从运行一年多来的情况看,价格调整周期过长,自公布之日起价格司就一直在对《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中的定价机制进行优化评估工作。上述建议确实得到了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的赞同,对方表示“没听说过”。发改委价格司即可对汽柴油及航空煤油等成品油价格作出相应调整。对方表示,市场都会有猜测和质疑之声。相对于10天的调价周期,现阶段我国完全开放成品油定价权或者油价调整频率过快,”
记者了解到,4%的涨跌幅度要降低到2%才可能相吻合。两者只有相互配合、但不愿明确说明。市场传言一直不断。但并未在发改委内部形成共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向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进行求证时,
(责任编辑:时尚)